0%

Man's Search for the Meaning

生命的意义:

  1.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如果痛苦可避免,则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

入选香港大学必读50本图书,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本图书之一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事情变得不可能。

痛苦——将苦难转化为成就
内疚——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
死亡——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生活是世上最罕见的事情,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词霸小编:我以为我一眼就能看穿生活,结果生活给了我响亮的一耳光!我只想说,疼!!!

目录

南方朔推荐序
前言
自序

第一部分 在集中营的经历

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
追求意义
存在之挫折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心理-动力
存在之虚无
生命之意义
存在之本质
爱之意义
苦难之意义
次临床的问题
意义治疗的心理剧
超级意义
生命之短暂
作为一项技术的意义疗法
集体性神经官能症
对泛决定论的批评
精神病学的信条
精神病学的重归人性化
写在后面的话
后记

践行

【2017.9.14日】

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
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他们忍受痛苦的方式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升华,就是这种精神的自由,使生活变得有目的有意义

积极的生活能使人有机会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价值
消极的生活能够使人满足于对美、艺术或者自然的追求

遭受苦难/厄运/死亡也有意义,这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

看不到未来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沦,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老在回忆。
忆旧为的是忘记眼前的痛苦

正是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人才有实现精神升华的机会。

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有人才能着眼于未来,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这就是他的救赎之道,不过他得迫使自己将精神专注于此。

一旦我们队痛苦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气会导致死亡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你和你的命运无法跟任何其他人及其命运进行比较

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
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
你独特的机会就依附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

生命的意义,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

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担心乃至绝望是一种存在之焦虑,而绝非心理疾病。

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 而是为了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

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治疗室应该是眼科医生,让别人自己去观察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而不应该是画家,只描绘自己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

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生命的意义:

  1.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注意:如果痛苦可避免,则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

如果人生的悲剧能拆分成三种,即:痛苦,内疚和死亡的话,那么人在面对困难时也具有三种潜能:

  1. 把痛苦转化为成就
  2. 从内疚中获得完善自我的机会
  3. 从生命的短暂性中获得采取负责行为的动力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他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使痛苦有意义,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

自由与责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失业型神经官能症的思想误区

  1. 将失业同没用等同起来
  2. 将没用同没有意义等同起来

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核心原因是存在之虚无,空虚感,无意义感。

人生的意义,如同一部电影的意义,每天就如电影的每个镜头,只要镜头精彩,电影自然精彩。

吾将上下而求索

Logotherapy是意义疗法,或译存在主义疗法,是Frankl创立的精神治疗法,号称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第三学派。第一学派是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第二学派是阿尔伯特的理性情绪行为法。Frankl创立这个学派,奠基的就是这本书。

他的理论是这样的:人要寻求生命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独特的,唯有人能够且必须予以实践;也唯有当它获至实践才能够满足人求意义的意志。“意义治疗”的任务,在于协助人找出他生命中的意义。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不同,每个阶段的生命意义也不同,必须由此人自己去寻找,一旦找到,他就有希望摆脱因生命空虚而产生的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生命意义是实在的东西。比如母亲为了孩子活着。

寻找生命意义有三种途径:1.创造和工作;2.体认价值(如爱);3.受苦。Frankl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或通过创造和工作,或体验某种事物或爱某一个人,而在极端的情况下,当一切欢愉都被剥夺,无法避免的苦难本身正是生命的意义。他从集中营的经历中,领悟到第三种途径。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态度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而人,是可以做到选择对人生说“是”的。

毛主席的优美词语: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流泪时请记得微笑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with almost any how。——尼采

回到人生那个永恒的问题:究竟为什么而活,究竟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Frankl非常狡猾的规避了代替患者回答。他此时的名言即“最终,人不应该问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相反,他该认识到,他自己才是被生命诘问的人”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每个人都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回答,他应该为什么负责,负责什么,向谁负责。而且同时,每个人应该意识到,他不应该是生活的索取者,而应当是付出者。生命在时时刻刻向你追问:你能给予你的生命什么

Frankl没有直接替我们回答究竟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但他的意义疗法却提供了三种途径来让你自己来发现生命的意义,即:

1. 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做一件实事
2. 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到某个人
3. 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

总结这三条具体实施途径,不难将其归结为两个层面:生的层面,即创造与爱。死的层面,即痛苦与失去。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Frankl体验的死的层面要远远多于且深刻于常人。这里他更着重的描绘了痛苦和受难这个过程本身对人生的意义。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悲剧乐观主义”,即如果人生的痛苦苦难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一场悲剧,那么也应该乐观的去面对。如果你需要流泪,那么也请你微笑着流泪吧。

他同时认为,如果人生的悲剧能拆分成三种,即:痛苦,内疚和死亡的话,那么人在面对困难时也具有三种潜能:1.把痛苦转化为成就 2.从内疚中获得完善自我的机会 3.从生命的短暂性中获得采取负责行为的动力

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承认“生的层面”的意义,人们会认为只有你创造了价值,爱与被爱时才被赋予意义的光环。但Frankl却说,每一个痛苦,每一个失败,每一个绝望也都被附有着深刻的意义。特别是在痛苦时,我们可以穿越痛苦,精神得到了历练,指向下一次的成功。即使是犯下滔天罪行,后悔内疚,我们也获得了自我完善,精神上自我超越的机会。即使是面对死亡,我们可以学会对自己对别人更加负责的态度。我们每一天的生命都应该像重生一般的活着,也应该像马上就要重蹈旧错一般的活着。

吃苦是为了爱自己

俞敏洪给记者讲了雄鹰与蜗牛的故事。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它可以一飞冲天,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到塔顶。而另外一种动物也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能爬上去,这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而且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当蜗牛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天才和奋斗者的区别。

“蜗牛比雄鹰富有。”俞敏洪说,它的坎坷经历就是一大笔财富,而且“蜗牛可以写回忆录,鼓励一代又一代的蜗牛。”俞敏洪诙谐地笑谈着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that I dread: not to be worthy of my sufferings”

我唯一怕的,
是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能够笑看人生的,就是掌握了生活艺术的人
The attempt to develop a sense of humor and to see
things in a humorous light is some kind of a trick
learned while mastering the art of living

意义是自己追寻找到的,而不是想出来的
We needed to
stop ask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instead to
think of ourselves as those who were being questioned
by life - daily and hourly. Our answer must consist,
not in talk and meditation, but in right action and in
right conduct. Life ultimately means 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to find the right answer to its problems and
to fulfill the tasks which it constantly sets for each
individual.

生命的意义

我们明知道自己终将死去,为什么还要这么认真地活着?
我们明知道最终一定是一无所有,赤条条来去,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地工作?
我们明知道生命的苦痛在最后将变成虚无,为什么还要默默承受那么多额外的苦痛与艰辛?

我觉得,人之所以明知一切是空还依然坚强地活着,是因为人这个物种的思想性。

人是世界上唯一有思想性的物种,经过上万年的进化,人类习惯性地在各种纷繁嘈杂的事物中寻找规律并加以利用,这个特质使人类有自我调适的能力,同时人类也愿意延期享受,并且这个延期的间隔可以很长。这是人类与其他物种最不同的一点。

再者,更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以及他需要完成的课题。

就如同古代的王子自降生开始,无论他自己是否愿意,他都肩负着治国安民的使命一般,我们这些平凡人自降生开始,无论我们自己是否愿意,也将肩负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使命。

如果你生来身有残疾,那么你的人生使命就是积极乐观地活着,用你不屈不挠面对生活各种挑战的精神去感动和激发那些身体健康的人,让他们能够因你的精神而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因你的行动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而你的人生课题,就是穷其一生地去面对和解决生活带给你的种种不便,并从中体磨砺人类坚强的意志,体验与坎坷命运同行的自豪感!

如果你是突然惨遭横祸,刹那间从健康人变成残疾人,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你众多人生课题里的一个,那是生活希望通过这个遭遇让你重新思考你的生活方式及某些不为你自己觉察的信念体系,你的人生使命就是用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直到有一天,你成功地站起来,将这个重塑自己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正向的精神达给他人,激励他们面对挫折,振奋他们迎接挑战,从而达到你生命意义的升华。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遇到的最多的是关于爱情的困惑。你苦苦地爱着的人儿某天开始永远不可能再回到你身边,他要么成为别人的伴侣要么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你因此觉得没有了他,似乎你的生命都没有了意义。但他的离开也许就是你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人生课题,生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你重新来认识自己,重新来看待原本的你的生活,让你能够自我反省并进而去完善自身,或者生活是要用这种方式让你去体验那强烈的情感,去体会生命因这残缺的爱情而带来的美好和丰盈。这是你的生命过程中,必经的一个人生课题。笑着去面对它,超越它,接纳它,远比逃避和固守来得更加有意义。

是的,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身体健康,父母双全,我们有大学学位,有着很好的工作,生活一帆风顺,可是却看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更加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使命。就像我之前曾听过的一个故事,一个有着人人羡慕的事业和家庭的外企白领去求助心理医生,原因是她实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因而痛苦得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事实上,生命的意义,不过是找到你的人生使命,及将那些意想不到的自己不能左右的挫折看做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一个电影导演的人生使命是通过影像表达他的人生观,并对社会产生正向的影响,抑或根本就是讲故事给人们听以让他们放松身心;

一个家庭主妇的人生使命就是全心地照顾家庭,营造家庭的温暖,感受平和的幸福,支持丈夫以使他幸福愉悦,养育子女以使他身心健康,并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现实主义者的人生使命是创造财富,成就一番足以影响世人的伟大事业,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人生使命是完善自我,探索生命的种种可能性。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在我看来,如果想要使你的人生充满价值感,充满希望和新鲜感,达到生命意义的升华,最重要的一点,无异于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益的人——当然前提是首先能够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要。

是的,在有生之年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能够使你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你会更加喜欢自己,并充分感受爱的能量——这是生命的意义的有效来源——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关爱自己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生命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来自于回忆。

我认为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天当你年老,你回头看看自己的一生,发现自己曾经为很多人真诚地付出过,你曾经通过你的双手创造过那么多美好的故事,你曾经用心创造过那么多优秀的城堡,那种欣慰和满足感,就是生命的意义。

生活,在努力创造之前,首先需要我们的全心接纳。

接纳你的父母曾经教养你的方式,那已经是他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认为最好的教养方式,接纳你的家乡原本就是如此贫困,所有和你一同走过的小伙伴们都曾经在那里度过或愉快或痛苦的童年,接纳你自己本来的样子,无论你是高矮胖瘦,无论你是美丑黑白,这都是你的样子,本来的样子,他实际存在,无论你是否承认,他都是这个样子。

生命也是如此。接纳自己,就如同接纳生命的自然来去一般,接纳自己,就如同接纳我们终有一日要消亡一般。

雇佣人生 The Employment

剧情简介

清晨七点一刻,闹钟大作,秃头的中年男人极不情愿地按掉闹铃,颇显疲惫地起身洗漱。他的房间颇为奇怪,无论是地灯、梳妆台、餐桌、椅子还是衣架,都由人来担任。这些人面无表情,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男子穿好衣服出门,并雇了一个人力出租车赶赴单位。在这个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有人来完成,他们毫无怨言,组成了这个冷酷的世界重要的一部分……
  本片荣获2009年ANIMA-科多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9年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2009年利尔达拉美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Youtube Video

Movie Captures

p2027113854.webp
p1774715916.webp
p1774715761.webp
p1633827191.webp
p1633826802.webp
p1633826425.webp
p1633825744.webp
p1633825693.webp
p1633825643.webp
p1370753428.webp
p1266592157.webp
p654772909.webp

在影片中,主人公作为雇佣者,享受着雇工为他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衣架到凳子,从车子到红绿灯,从大门到电梯……在这个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有人来完成。当我在观影时,猜想这个主人公到底是怎样一个高高在上特权阶级的人,但是到影片结尾处,当主人公自己也成为别人的雇工时,我才明白,这并不是一个《1984》式的故事,短片的主题并不是要说在某种意识形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短片中的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零件,包括那个在主人公的身上踏过并擦擦尘土毫不带感情推门而入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一定是另外一种层次的雇工,没有人是所谓的特权阶级,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只有两种身份,雇佣者和被雇佣者。如果把整个社会比作一条锁链的话,每个人就是这条锁链的链节,他们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成一条封闭的循环的链条。从纯粹逻辑的角度说,它有序、高效、稳定,堪称完美。

这使我想到了机器人的世界。机器人按照程序来做每一件事情,除非出故障,他们不会犯错,如果一个世界只有机器人,可以想见,社会生产力将会比我们人类社会高很多,有足够的能量供应机器人继续工作,工作再提供能量给机器人,这样的循环日复一日可以永不停息。但所有这些价值对于机器人又有什么意义?他们没有感情,没有思维,他们没有存在感,却存在,这种存在本身我以为没有意义。

影片的最后作为灯柱子的雇工举起他的灯并将其摔碎,也算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吧。无论如何,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人情,人要有感情和思维,再纯粹的逻辑、再绝对的真理,脱离了人情,我想都不能纳入到人的论域中了。

“将现实世界雇佣的关系更加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光鲜的表面后面,是丧失自尊换来的物质丰富。

冷静的画面,没有背景音乐,只有空荡荡的音效回响在耳边。缓慢的动作,灰蒙蒙的色调,让这部片子显得异常冰冷。雇佣,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是在这部片子中,却把雇佣的关系更加赤裸裸的展示在了人们面前。主角面无表情心安理得的享用着雇佣别人的生活,不禁让我们发问到底他在那个世界中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可以如此的安逸。当谜底揭晓的时候,却让我们内心不禁一丝震撼和深思,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戏剧化的结尾都笑不出来,在光鲜背后,却出卖着自己的自尊。”

苍蝇一分钟的生命 One Minute Fly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薄雾未散的清晨,四周一片寂静。在一片菜地中,某张萝卜叶上,有一枚毫不起眼的虫卵。不久,里面的新生命颇见而出。这是一只心情愉悦的苍蝇,但是它的快乐和 新鲜感并未 持续太久,因为头顶上的计数器分明显示它只有一分钟的生命。一分钟?如此之短,该如何度过?正当它惊慌失措之时, 一张死去前辈曾用过的清单飘到它的手上,上面清楚列出了一分钟之内它应该做到的事情。比如:填饱肚子、唱歌跳舞、挑战极限、躲避天敌追杀、恋爱生子、救死扶伤、结交朋友、乃至成名种种。在接下来的一分钟里,这只苍蝇开始了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德国动画导演Michael Reichert以夸张的线条和幽默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只苍蝇在短短的一分钟生命中的各种精彩。或许我们在哀叹人生的平庸,或被生活压迫得气喘吁吁时,可以获得些许感悟和慰藉。 一分钟能干什么?也许不过是电脑的开机时间,也许不过是发一条微博的时间。如果你的人生只有一分钟,你会何去何从?但是对于只有一分钟生命的苍蝇来说,那意味着匆匆的人生。

Youtube Video

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很多,生命还很长,今天没有机会做的事情,明天还可以继续,今天无法完成的梦想,明天或许有机会去实现,今天禁锢着的心,总有一天会绽放。

如果我们可以想得少一点,如果我们想到什么就去尝试一下,或许人生不会因此而变得格外圆满,但至少能够少一点点遗憾。

我们可以做到的,永远比想象的多。

上帝并没有叫这只小苍蝇做什么大事,完成什么宏伟目标,更没有叫他忙忙碌碌地形式地完成这些作业,而是叫他做些简单的,美好的,温馨的,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小事”,

比如找份喜爱的工作(bite a coati咬一口长鼻浣熊);
适当喝喝酒(get drunk),
跳跳舞,开个派对狂欢一下(party);
爬爬山,看看风景,热爱大自然(fly up the highest tree飞到最高的树上,see the jungle from above在丛林上俯瞰整片丛林);
学会保护自己(survive a Bird attack躲避鸟的攻击);
保持童真,玩的开心,偶尔做些疯狂的事,玩些刺激的运动(skydive俯冲);
谈个恋爱,并与她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fall in love坠入爱河,produce descendants造蝇运动);
去看看海,聆听大海的声音(whale watching看看鲸鱼);
热心助人(rescue someone营救某人);
珍惜生命(survive a spiderweb逃离蛛网);
玩玩蹦极(bungee jumping);
交几个知心朋友(find friends);
养养植物,陶冶情操(plant a tree);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给自己放个假休息放松下,生有所息(relax休息放松);
唱唱歌,不管五音全不全,歌唱生活或发泄不满(sing a song唱首歌);
要知道这个社会很现实,有些人很虚伪,要保护自己,但依然热爱生活(survive a carnivore plant避免被食虫植物捕食);
要有个性,有主见,有立场(being creative创造性);
不要生活只为了吃饭,也不要吃饭只为了生活,那是两个极端,只有俗人和圣人能喜欢做,要学会享受吃饭的快乐(have your last meal吃最后一顿肉);
要牙齿天天晒太阳(being happy);
画幅画,即使在他人看来只是乱涂鸦,只要有所表达就是艺术(draw a picture);
原谅某人(forgive someone);
到瀑布下淋浴,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量(shower underneath a waterfall);
虽然时日不多了,依然要珍爱生命(survive a frog attack从青蛙口中逃生);
留留胡子(grow a beard);
常常仰望天空,看看星星,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watch the stars);
绝一次望,要是你一辈子没绝过望,那才真是绝望呢(get desperate绝望);
至于成名(get famous)什么的还重要么,如果以上都真正用心去做,真正去享受了,即使没做完也已经活的很精彩了。

永远记得在倒计时结束的那一刻,小苍蝇疲惫而惊恐的表情。

他匆忙了一生,只为了去完成一张计划表。更可笑的是,这张计划表还是别人写下的!他终也没有在那张长长的纸上打满勾,绝望地瞪着眼睛凝成琥珀,这就是他凝固给世界的最后表情。

他的女朋友被鸟吃掉了,他终是没留下自己的后代。他救下的小甲虫也被鸟吃掉了,他救人一命的任务也打了水漂。琥珀中的他已无法欣赏星空的美妙,亦无法体会成名的满足。这些个勾,实在是有些水。

可即便他真把这张单子上的事情都做到了,又如何?生命是一个过程,终点只有一个。当他急匆匆去完成这张别人留下的单子的时候,他从未放慢速度,去体味生命的美好。那一分钟的生命,是他没有来得及品尝就吞入肚中的浣熊血。

一分钟与一百年,其实也是一样。生命总是太短而欲求总是太多。不,那甚至不是我们自己的欲求,那只是别人的期望。

成就体系是个害死人的东西。仿佛从我们出生起,就有一个时钟在我们脑上滴答作响,就有各种不同的人来为你的单子添加项目。更有各种畅销书和热门文在告诉你《人25岁前一定要做的一百件事》《一生一定要读的一百本书》《一生一定要去的一百个地方》…………

哦还有,世博会上一定要敲到的一百个章。

于是我们像那只可怜的小苍蝇一样,原本快乐的破卵而出,自从听到那滴答声,看到那张单子,就一直在倒吸冷气,疲于奔命。他再也没有笑过……

不知那小苍蝇可曾停下思考,到底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魔都的时候,我总是不知不觉地随着周围行人的步伐越走越快,直到累得气喘吁吁,才突然想起来,自己并无什么必须准时到达的目的地,何苦行色匆匆,错过了路边的风景。有时候,我们到底是在追赶别人的步伐,还是在走自己的路?

我们都在抱怨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什么都进入了速食时代。其实,怨不得时代,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时钟,走得太快,催的我们喘不过气来。

没有什么事情是你死前一定要去做的,做你想做的事情,哪怕不多,哪怕做的不好,哪怕在别人看来毫无价值。TVB告诉我们,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心。

我原意用那一分钟,站在树顶,眺望森林……

Movie Captures

p2159021396.webp
p880673139.webp
p880673825.webp
p880675155.webp

王朔在他的《致女儿书》后,说:所谓的成功,无非是多赚一些钱,让更多的傻逼知道。我不需要我的女儿“成功”,只要享受她的生活就可以了。

《人生的智慧》| 王旭解读

关于作者
阿尔图·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9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叔本华30岁时写成《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了他的哲学思想基础。但此后,他在哲学界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晚年的著作《附录和补遗》发表后,他才成名。

叔本华把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看作是自己的精神导师,他在自己的书中经常引用这三个人的论述和观点。叔本华还有一个名气比他更大的学生,那就是尼采。他的思想还影响了后世很多文学和艺术大师。比如,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英国的托马斯哈代;法国的莫泊桑、左拉;以及德国音乐大师瓦格纳。这些人的作品里,都有叔本华思想的影子。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用来理解幸福和痛苦本质的“人生的参考书”,今天讲的《人生的智慧》,就是《附录和补遗》中的一部分。作者以“人是有意志的动物”为前提,解释了“幸福”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在厘清了这两者的关系后,叔本华提出了“智慧”获得人生幸福的方法。本书提出的问题包括:人应该怎样看待与自身的关系;怎样看待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怎样看待和利用财富,以及用以什么样的状态体验幸福和快乐。

核心内容

  1. 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不要妄想实现什么绝对的幸福,而要懂得放弃不适当的欲望,尽量减少烦恼。
  2. 人生追求的首要目的不是财富,而是智慧地处理财富。
  3. 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是获得幸福和安乐的源泉。

70101064a0195a673087c42315f2b83d.jpg

一、幸福和痛苦的关系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欲望。欲望越多就越痛苦。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只有痛苦是真实的。

  1. 调整看待自己的态度
    人要认清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概脉络,并且有大概的发展计划。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需要扮演什么角色,以及自己和这个世界是什么关系。既要低头认真工作,也要偶尔抬起头看看远方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步伐朝着目标方向直线前进。
    正确对待自己的另一方法是,活在当下。我们应该忘掉过去、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让这三者达到平衡,互不干扰。活在过去的失败中,人会无法体验现在的快乐。过于担心将来可能发生的祸患,等于提前兑现人生的痛苦。

  2. 调整看待他人的态度
    人生在世,永远需要和别人合作或者打交道。与人相处要掌握两个能力:一个是“预见能力”,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另一个是“宽恕能力”,它能避免我们受到人群中是是非非的困扰。中国有句俗语:“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容许别人有他们自己的个性。我们既不应该期待别人改变个性、也不谴责别人的个性与我的不一样。这就是“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二、财富越多痛苦越多,智慧越多幸福感越多

在追求财富的问题上,要有一个理智的限度。财富欲望能否得到满足,不是由财富的绝对数量决定的,而是由相对数量决定的;财富就像咸咸的海水:人喝海水越多,就会越感到口渴。

人都是有欲望的物种,满足欲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有了财富、地位、名誉,才可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欲望无止境,对财富的追求也就无止境。而承担巨大的财富,却不会理智利用财富的人,往往就会被财富所坑害。

对穷人来说,恰当地追求财富也是无可厚非的。叔本华建议人们应该把现有的财富,看做是抵御未来发生不测事件的城墙。如果花钱大手大脚,入不敷出,总有遇到重大挫折、无法应对的情况。缺钱的痛苦,比钱多的痛苦,是更加真切的。叔本华建议,人至少要把赚来的钱的八分之一存起来,应对未来的需要。

对于富人,想从财富中获得幸福,要具有“高级精神禀赋”。富人要知道怎样利用财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用来个人享受和消费。富人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是财富,而是用财富可以做到别人做不了的事情,能创造出对于全社会都有意义的更大财富。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他就是具有了“高级精神禀赋”的富人。

三、享受孤独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而且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一个社交聚会的人越多,那聚会的本质就会变得越平庸。

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不热爱独处的人,也就是不热爱自由的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的个性、才气、好恶能够无拘无束地抒发,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这种体验才是真正的快乐。放弃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年轻人学习人生智慧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多,他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就越少。这样内心丰富的人,即使长时间独处,也不会感觉到孤独。

金句

  1. 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放弃欲望才能获得幸福。
  2. 人生追逐的不应该是财富,而是智慧。
  3. 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4. 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5. 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多,他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就越少。
  6. 社交聚会的人越多,聚会的本质就会变得越平庸。

《自我的追寻》| 风君解读

关于作者
埃里希·弗洛姆,德裔犹太人。他不仅是精神分析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开创者,也是一位极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的理论特点,就是融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这两位大师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由于他善于将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方法运用于人的社会行为的分析,因此也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关于本书
在本书中,弗洛姆借助心理学方法,来考察人的行为动机,从而明确什么是善恶对错这一伦理学问题,并以此指导个人和社会,去让人发展自我,学会创造和爱,追寻真正的幸福,并实现健全的社会。

核心内容
本书思想核心是:人要追寻自我,实现自我,就必须先认清自我,明确对自己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即明确是非善恶;而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去考察人的行为动机,我们可以认为,善就是肯定生命,展现人的力量,而恶则是阻碍人的发展,削弱人的力量。人唯有发展自己,学会创造与爱,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22228155b827400ec640f1eaf00fab9b.jpg

一、如果一个人不能建立普遍且客观的伦理观,就无法真正地追寻自我

在这本书里,弗洛姆首先明确批判的是一种相对主义伦理观。什么是相对主义伦理观呢?就是认为价值判断和伦理规范,即是非对错、道德善恶,完全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或是一种个人的偏爱,在这方面只有主观标准,没有客观标准;只有相对善恶,没有绝对善恶。比如说一件事在美国是道德的,在中国却是不道德的。

弗洛姆明确反对这种观点,因为在他看来,这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的说法必然导致道德上的混乱。往极端上说,按照这种相对主义道德观,我们甚至可以得出杀人犯也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这样荒谬的结论。所以他提出,应该给伦理建立一种普遍、客观的标准,而这就是弗洛姆写这本书的目的。

二、我们需要建立人本主义的伦理观,其标准就是人性

既然要给伦理建立一种普遍标准,那么问题就在于建立何种标准。弗洛姆提出了“权威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伦理观。所谓权威主义,就是凡事皆要听从某个高于众人的权威意见,而非自己的。善恶对错的问题要服从权威,服从了就是善,不服从就是恶。

而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所做的一切对错判断,甚至一切知觉,都只有和人的存在相关才有意义。具体到伦理观,就是认为,肯定人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就是善;否定人的,阻碍人的发展的,就是恶。

弗洛姆倡导“人本主义”而反对“权威主义”,因为权威可能只代表少数人,不代表所有人的利益。如果社会上所有人都只是满足于倾听权威的话,却没有自己的判断,那就会产生严重问题。比如纳粹德国时期,全体德国人被希特勒的言辞蛊惑,发动侵略战争,屠杀犹太人,还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正当,很符合良心道德。这是十分可怕的。在弗洛姆看来,正是权威主义伦理学的盛行,最终导致了像纳粹德国这样的极权主义国家的出现。

所以,弗洛姆认为应该建立一种人本主义的伦理学,而其标准就是“人性”。

三、性格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指向和非生产性指向,只有学会创造和爱,才能追寻真正的幸福

要建立人本主义伦理学,就要明晰人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很多时候看到各种各样人的行为、品质、性格,那只是人格的表象。当务之急是构建一种普遍的人格,或者说性格的模型,同时又能反映人性的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心理学手段去考察性格背后的动机,给性格定一个大的框架,然后据此来判断行为的善恶。

在本书中,弗洛姆首先为性格划分出了非生产性指向和生产性指向两个大的范畴。非生产性指向,更多体现人的动物本能,而生产性指向更多体现人的理性和创造力。

然后,他又在非生产性指向里分出了四种主要类型,分别是:

1.接受指向,这种性格指向的人认为包括物质、知识、爱情、快乐在内的一切,都要从外界得到;

2.剥削指向,这种性格指向的人也认为好的东西是来自外界的。不过不同的是,他获得外界的东西,不是靠接受别人的帮助,而是自己去抢夺;

3.囤积指向,这种性格指向的人和前两种都不一样,他们对从外界获得的任何新东西都没有信心,所以他们的安全感建立在囤积和节省之上;

4.市场指向,具有这种性格指向的人,把所有的东西都当成可以交换的商品,它的价值就是交换价值,包括他自己,也都是可以交易的对象。

而和这四种非生产性性格指向相对的,就是生产性性格指向。弗洛姆认为,这种性格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人本主义伦理学的理想。因为只有人类,可以运用理性和想象力,改变眼前的世界,生产出物质和精神财富,甚至思想体系。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生产,也就是完善他自己。只有具备这种性格特征的人,才拥有理性和爱的能力。

但是弗洛姆并不是武断认为,生产性的性格指向就是善的,非生产性的性格指向就是恶的。非生产性性格指向代表的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对人的生存是正常和必要的。所以,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拥有生产性性格,如果有,那么其余性格指向就可以转化为积极面;而如果没有,那么这些性格就会表现出消极和破坏性的一面。

所以,人本主义伦理学的善就是发展人的生产性力量,而恶则是阻碍人的发展,削弱人的力量。人只有发展自己,学会创造与爱,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这种人本主义的善恶标准也会带来争议。比如人本主义说,人的首要目的就是发展自己,成为自己,这是不是在宣扬利己主义和自私呢?对此,弗洛姆首先驳斥了把爱自己和自私等同起来的观点,认为一个人要么爱自己,要么爱他人,两者必择其一的说法是不对的。他认为,爱自己是爱他人的前提。一个人只有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他人,去爱全人类。爱不是你给了他人就无法给自己的有限能量。相反,只要心中有爱,一个人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爱。这就是他所说的“生产性的爱”。也只有这种生产性的爱,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四、在“健全的社会”中,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结合在一起的

为了突出人本主义伦理的普遍性,弗洛姆又从伦理与社会和人的关系出发,划分了“社会观的伦理”和“普适观的伦理”。

所谓社会观的伦理,就是为了维持某个特定社会的运行而必需的伦理,比如在奴隶制社会中,要求奴隶具备的美德就是忍让和逆来顺受。这种伦理是这个社会的权威,也就是奴隶主宣扬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奴隶着想。

而普适观的伦理,就是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伦理,它以人为根本,所以并不会因为社会的变迁而不同。毫无疑问,人本主义伦理是一种普适观的伦理,而权威主义伦理是一种社会观的伦理。因为以往的社会大部分都是少数人为压迫多数人建立的,所以他们建立的伦理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然只是社会观的伦理,而不是普适观的伦理。也就是说,不是社会中所有的人都能够发展自己,实现自己。

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不能完全调和,这就是两种伦理观的冲突。那么这种冲突可以消弭吗?弗洛姆认为当然是可以的。他构想了一种“健全的社会”,也就是两种伦理的内在冲突消失,社会利益等同于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社会,是真正肯定人,而不是摧残人的社会。但是,这种社会从来没有在历史上实现过,所以还只是乌托邦。因为即使在今天,两种伦理观的矛盾虽然有减少,但始终存在。

但弗洛姆并不因此而改变其乐观心态,他认为我们现在处在一个过渡阶段,未来有着各种可能性,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而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要努力认清自我,发展自我,成为自我,摆脱束缚,追寻真正的幸福,就可以在健全自我的同时,让这个社会朝着健全的社会迈进。

金句
1.肯定人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就是善;否定人的,阻碍人的发展的,就是恶。
2.人不仅是动物,不是只有生理本能,他还可以运用理性和想象力,改变眼前的世界,生产出物质、精神财富甚至思想体系,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生产,也就是完善他自己。
3.人只有发展自己,学会创造与爱,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4.只要每个人努力认清自我,发展自我,成为自我,摆脱束缚,追寻真正的幸福,就可以在健全自我的同时,让这个社会朝着健全的社会迈进。

我为何而生

作者:伯特兰·罗素

有三种情感,单纯而强烈,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挟卷着我在漂泊不定的路途中东飘西荡,飞越苦闷的汪洋大海,直抵绝望的边缘。

我之所以追寻爱情,首先,爱情使人心醉神迷,如此美妙的感觉,以致使我时常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献出生命中其它一切;其次,爱情可以解除孤独,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会穿过世界的边缘,直望入冰冷死寂的无底深渊;最后,置身于爱的结合,我在一个神秘缩影中看到了圣贤与诗人们所预想的天堂。这正是我所追寻的,尽管它对于人类的生活或许太过美好,却是我的最终发现。

我也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理解人类的心灵,渴望知道星辰为何闪耀,我还试图领略毕达哥拉斯关于哪些数字在变迁之上保持着永恒的智慧。在这一方面,我取得了一点成果,但并不算多。

爱情与知识,尽其可能,引领着我通往天堂;然而怜悯总是把我带回现实。那些痛苦的呼唤在我内心深处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和折磨的人们,给子女造成重担的无助老人,以及孤独、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理想生活的嘲讽。我渴望能减少这些不幸,但无能为力,这也是我的痛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生是值得的;而且如果能够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会欣然接受。

罗胖曰:
我们老罗家的这位大牛,一生爱情泛滥,同情心爆棚。
不过,他做过的最牛的事还是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面。
据说,维特根斯坦在做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罗素是评委。
维特根斯坦说,唉,我说了你们其实也听不懂。
后来,这篇论文还是通过了。

罗胖60秒:好莱坞导演的精神导师

2017-11-18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最近我在听何帆老师的专栏《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这一周他正好讲到神话学家坎贝尔的故事。

  2. 神话学,本来是一门非常枯燥、偏门的学问,但是坎贝尔被很多好莱坞的著名导演都称作是精神导师。为啥?

  3. 原来,这坎贝尔是在一家女子学院当老师的。这女学生可不好教啊。男生是喜欢逻辑体系和知识细节,但是这些女生喜欢追问:你教的这个东西,和我的人生有啥关系?

所以,逼得坎贝尔就必须回答这个问题,最终搞出了一套阐释体系,讲清楚了神话对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甚至还可以指导拍电影,成了这一行的大神。

  1. 其实,很多行业都是这样。行业越成熟,就越多自说自话的规矩。这个时候,只要有人出来真诚地问自己一句,“这些规矩和我们的用户到底有啥关系”,他往往就成了划时代的创新者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